粤韵藏情:顺德江义中学西藏班唱响真的爱你献礼北京民族体验馆
7 月 21 日,北京市蒙藏学校旧址内,一场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文化交融盛宴正在上演。来自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西藏班的 20 名藏族学生,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,用粤语深情演绎经典歌曲《真的爱你》,歌声穿透百年古建筑的雕梁画栋,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・广东体验项目开幕式现场引发热烈反响。
一、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
作为全国首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体验馆,蒙藏学校旧址承载着党的民族工作历史记忆。此次广东体验项目以 "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" 为核心理念,将岭南广府文化(南狮)、潮汕文化(英歌舞)与少数民族文化(瑶族长鼓舞、壮族铜鼓舞)进行艺术化融合,而藏族学生的粤语合唱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注脚。
"我们平时在音乐课上,汉族同学会教我们唱粤语歌,我们也会教他们跳锅庄舞。" 西藏班学生央金拉姆说。这种 "兵教兵" 的结对学习模式,已成为江义中学促进民族交流的常态化机制。自 2017 年开办西藏班以来,学校通过 "365 幸福陪伴" 理念,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全天候指导,更在生活中像家人般关怀学生,让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在顺德找到归属感。
二、跨越千里的文化传承
为了这次演出,学生们进行了精心准备。音乐老师将《真的爱你》的粤语歌词逐字标注拼音,一句一句纠正发音。"刚开始觉得粤语的九声六调特别难,但通过反复练习,现在已经能唱出韵味了。" 学生多杰玉措表示。这种语言学习背后,是对岭南文化的深度认同 —— 在顺德的五年时间里,他们不仅学会了粤语,还爱上了白切鸡、龙舟说唱等广府文化元素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文化交融并非单向输出。在江义中学的艺术社团里,汉族学生也积极学习藏族传统艺术。"我们一起排练四手联弹钢琴曲,一起编排融合藏粤元素的舞蹈。" 汉族学生廖嘉敏说。这种双向互动,让 "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" 的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。
三、民族融合的时代强音
开幕式现场,藏族学生的歌声与《三鼓同奏振兴曲》的激昂鼓点交相辉映,既展现了岭南文化的多元共生,也彰显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。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阿内,在体验完广东话读唐诗和广彩制作后感慨:"中国的民族文化太丰富了,这种交流让我看到了文明互鉴的魅力。"
事实上,江义中学的实践只是广东民族教育的一个缩影。截至 2025 年,广东省已建立内地民族班 32 个,累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超 1.2 万人。通过 "结对子"" 手拉手 " 等活动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文化交流中增进理解,在情感共鸣中铸牢共同体意识。
"这次演出不仅是艺术展示,更是一次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。" 江义中学校长胡和秋表示,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 "文化浸润 + 实践体验" 模式,让更多藏族学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,在传承中创新,在融合中发展。
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,广东体验项目还设置了乐鱼网页版丰富的互动展区。观众可以通过裸眼 3D 技术领略岭南山水,在非遗工坊亲手制作广彩瓷,甚至与智能机器人共跳醒狮。这些沉浸式体验,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为可触摸、可感知的文化符号。
"从勒流江义中学的教室,到北京的民族体验馆,我们的学生用歌声架起了文化桥梁。" 佛山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,这种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,不仅展现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文化自信,更印证了 "中华民族一家亲" 的深刻内涵。
当《真的爱你》的旋律再次响起,百年蒙藏学校旧址的古槐仿佛在诉说:从雪域高原到岭南水乡,从粤语金曲到藏族民谣,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,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乐章。
